2011年5月20日星期五

何施:户外抗争,诉求民生 ——群体事件构筑茉莉花主题

5月以来,随着茉莉花运动的深入展开和“六四”纪念日的临近,中国各地民众的抗争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愈演愈烈,各地群体事件接连不断,而且均是人数在千人以上的特大群体事件。这些事件反映了官民矛盾更加加剧的现状,强化了群体事件持久化、全局化的未来走向。

5月16日上午8点半,来自河南全省上千复转军人在中共河南省委门前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静坐,他们打出许多横幅,要求河南省委、政府落实复转军官政策。特警阻挡示威复转军人,在省委大门内也布置了防暴武警。现场气氛十分紧张。

5月16日吉林省近千名民办教师聚集到省政府门前上访,要求生存权利,解决生活问题,大批警察到场戒备,双方一度肢体冲突,围观民众越来越多。

5月14日晚,湖北省襄樊市一名军人因一位过路老人挡住去路,竟大肆辱骂老人并悍然拔枪威胁。周围群众聚集制止军人的胡作非为,近百警察的到来更加激起民众的怒火,聚集民众最多时达到1500人以上。

5月14日成都盐市口有城管殴打一位卖杨梅的老大爷,随后城管被近千名群众围观声讨。近百名警察来维持秩序。几位现场仗义直言、打抱不平的成都女孩被国人评为本年度最美美女。

5月12日开始,江苏南京一家中方控股的合资企业,数千工人不满遣散补偿条件,连续三天上街游行及请愿,在向市政府方向游行的途中与约千名公安发生冲突,多人受伤及被捕,场面惨烈。

这5起群体事件,有力地激发了全国民众的斗志,也构筑了正在全国展开的茉莉花运动之基石。在这几次特大群体事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南京民众的游行示威。它有几个特色,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该事件冲突最为激烈:几千南京工人从南京市华飞路欲游行到南京市政府,大游行造成和燕路、中山北路瘫痪!当局出动1500多警察,但是工人们不惧强暴,誓死捍卫权利。工人中午游行到和燕路和中山北路,被约1500名公安筑起人墙阻截,双方发生对峙,工人随后两次突破警方人墙防线,继续向市政府前进,期间发生冲突,多人受伤和被捕。最后当局调来大型货柜车,将工人前进的道路封死,并抓捕多人,在4个多小时后游行者被驱散。这是近年来少有的冲突激烈的抗争,当局居然调动货柜车堵游行示威的路,这在全世界比较少见,在大陆多年来也是首例。南京人民不愧是革命圣地的英雄儿女,四五运动最初也是在南京被点燃起来的。南京民众继承了群体抗争的传统。

其次,这次抗争是南京市民发起的“梧桐树集会”之后的又一次抗争。茉莉花运动开展后,3月19日,南京市民反对当局对城市梧桐树的乱砍滥伐,自行组织民众到市图书馆前集会静坐,在1000多市民的静坐、集会压力下,南京市政府被迫答应不再砍伐梧桐树,地铁建造路线也答应更改。梧桐树运动取得胜利后,大大激发了南京市民的斗志,让他们看到了户外集体抗争的有效性,也看到民众自身力量的可贵性。抗争的胜利会激发人民再次抗争,上次抗争的胜利会鼓励民众积极投入到下次的抗争中,民众知道了自己的力量,确信每一次抗争都不是无效的,都为实现真正的人权和自由创造了条件。

只有阶段性的成功才能吸引更多人的参与,才能扩大社会运动的范围和成果。群体事件的精髓在于:通过一次一次主动的阶段性的抗争与成功,来激发民众的信心和力量,让民众觉悟起来,有力量起来,最终实现民众的自我解放。不是外人来解放民众,而是民众实现自我解放。是不再恐惧的民众、逐渐增强自信的民众、不断获得阶段性胜利的民众,自我实现自我的解放。

最后,这次游行示威,是近年来首次集体在户外喊出“抗议高物价、低工资”的口号。南京工人的抗争,主题是民生问题。上述的5起群体事件,虽分别事关复转军人、民办教师、军民矛盾、城管问题、下岗职工问题,但事件主体诉求的都是很具体的民生权利,如生存、工作、免受欺辱和殴打等等基本人权,都涉及到联合国人权文件所宣示的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而已,而没有直接涉及政治权利。但这些具体民生权利的诉求,对于抗争来说,也是非常有效果的。一方面因为它们没有直接涉及政治权利而会减少当局对参与者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由于是民众最为迫切的权利所以易于号召民众、易于让当局妥协。总之民生主题,应该成为一段时间以来群体事件、茉莉花运动的主题。

不仅诉求民生主题,这次南京工人还喊出了抗议“高物价、低工资”的口号。南京市民告诉香港《明报》记者,目前百物腾贵,使低收入家庭难以负担:“现在就是物价高啊,农民的菜价两毛多钱出售,最后到菜场卖,翻了十倍,中途被物流,交警罚款、然后就是高速公路和过桥费,也占了很大部分,然后汽油、柴油也涨价,中间环节太多,老百姓看到菜场的菜价高”。参与游行示威的工人对《明报》记者也表示:“今天的物价如此高,公司给予工人的遣散费根本不能解决他们的生活”。

物价问题是与每个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全国性普遍民生问题,也是最易于调动老百姓参与热情的主题,当然也是当局最为恐惧的百姓诉求。这个诉求如果大规模开展,就有可能导致维稳体系的瓦解和崩溃。当南京工人喊出这个口号后,就不仅是替自己,也是替全国老百姓在呼吁,这个呼吁就有可能遍及全国、形成全国燎原之势。如果一场反对高物价、高房价的全国性、全局性、统一性的群体事件爆发,那是当局最为害怕的。

我们也观察到,由茉莉花信息地等茉莉花运动信息发布平台发布的茉莉花散步主题之一就是反对高物价、高房价。这个题目看起来很具体很表面,似乎与专制制度无关,但实际上它最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最大多数的老百姓,这个问题也由于官僚体制的存在而会越来越突出。除非专制瓦解,这个问题只会更加剧。这个问题集中反映了专制制度造成的官剥削民、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的现实。老百姓的血汗钱都被官僚吞吃了,所以造成了“高物价、低工资”的现状。面对此现状,老百姓除了上街抗议外,再也无其他办法。而上街抗议,会在全国起到示范效应。全国民众都行动起来,再多的公安、武警、军队也无法应付,就是专制者引爆原子弹也无法自救。

总之,全国民众要学习南京市民、工人自梧桐树集会以来的户外抗争,将伸张基本人权、结束专制统治的群体抗争,与最基本、最普遍的民生问题结合起来,如此才会动员最大多数的民众参与、获得阶段性的次次胜利,最终导致专制制度的结束,而民众将获得自由和完整的公民权益。

何施

《中国人权双周刊》首发
http://biweekly.hrichina.org/article/1023

双腿致残的北京维权律师倪玉兰被批准逮捕


5月17日,北京维权律师倪玉兰,被北京西城区检察院批准正式逮捕。

[2011年05月18日讯](大纪元记者李乐报导)5月17日,北京维权律师倪玉兰,被北京西城区检察院批准正式逮捕。至今她的家属未正式收到“逮捕通知书” 。在抓捕过程中,倪玉兰的另一条腿也被警察“意外致残。”

警察“意外”致倪玉​​兰另一条腿残废

在4月7日凌晨,在警察送倪玉兰往看守所的途中,由于车速过快,车上的轮椅撞到她能行走的一只腿上,导致残废。她的亲属至今无法与她本人见面。

据倪玉兰的亲属反映,几天前她的律师与倪玉兰交谈时,她的思维还是比较清晰,目前她的身体很虚弱,双腿残废。

她的律师还表示,鉴于倪玉兰现在的身体状况很差,希望能尽快给她办理保外就医的手续。

5月9日,北京御鑫宫宾馆人员及警察带着摄像机找到倪玉兰的女儿,要求其搬走父母的东西。倪玉兰的女儿则指出,她不知道父母屋里到底有什么东西,也不知道之前有没有其他人进入过父母居住的房间,所以不能擅自搬挪她父母的物品。

同被刑事​​拘留的倪玉兰的丈夫董继勤,目前还没有进一步的消息。倪玉兰的女儿表示,很担心她的爸爸会遭到和她妈妈一样被逮捕的结果。

倪玉兰的亲属告诉大纪元记者说,倪玉兰的女儿去哪里都有人监视,她感到很压抑,不知当局下一步会采取何种方法干扰她的正常生活。

倪玉兰致力维权多次遭非法绑架

倪玉兰,今年51岁,从事律师职业18年。2002年4月27日,倪玉兰因为拍摄北京西城区一拆迁户的房子遭强拆,被公安毒打了15个小时,并以“踢打警察“为由非法拘留75天。这次殴打拘留,造成倪玉兰一腿残废,只能靠双拐才能行走。

由于她经常帮助访民,拆迁户争取权益,因而多次被殴打拘留,曾经为纪念赵紫阳被拘留过。由于经常有访民进出她的住地,所以,当地政府不断对她进行骚扰。

2008年4月15日,倪玉兰在阻止北京市西城区城管人员等强拆她家房子的院墙时,被抓到新街口派出所,该所人员指控残疾的倪玉兰“踢打”警察。当年12月18日,倪玉兰被以“妨害公务罪”判刑两年。

2010年4月14日出狱。由于她家的房子已经被强拆,出狱后被迫流落街头。在维权人士的声援之下,两个月之后北京西城分局警察被迫将其带往御鑫宫宾馆1018房间暂住。从2010年12月20日开始,西城公安分局强迫宾馆对其房间断电,断网,还限制供水。

今年2月11日,被断电的54天,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来看望倪玉兰律师,并与她合影。

袁伟时:给人以自由的是思想而非感觉或价值

核心提示:思想自由不仅要求解除法律的禁锢,而且要求不同思想并存……感觉或价值承赋并不能给一个人自由,给人以自由的是思想,理性的思想。

本文摘自《南方周末》2011年2月17日D17版 作者:袁伟时原题为:给人以自由的是思想

陈独秀、胡适是朋友,在同一个战线办《新青年》,后来两个人在政治上分道扬镳。即使这样,胡适仍然大力推荐出版陈独秀的学术著作。章士钊是反对新文化运动的,但是当陈独秀遭难的时候,站出来为陈独秀辩护的,就是这个国学派鼎鼎有名的代表人物。

在深圳大学执教的徐晋如博士,正直,刚强,才华横溢,是著名诗人,儒学造诣很深,唱得一口好京剧。但他喜欢招惹是非。还在中山大学念博士的时候,就弄出一个十博士反对圣诞节的事件,全国沸沸扬扬;我也发表文章,严厉批评了那种文化不宽容的心态。后来又发起“十博士批于丹”。但是,我们互相尊重,相处很好。去年11月,这位独立特行的帅哥,邀请我参加他在学而优书店举行的新书《高贵的宿命———一个文化遗民的怕和爱》(华龄出版社2010年8月北京版)发布会,我很高兴来参加。我从不参加这类活动。我破例参加,是表示对徐晋如先生的敬意。

我很多地方不同意晋如的观点,但是我很尊敬他。之所以尊敬他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他是一个很耿直的知识分子,是非常难得的。他继承了中国士大夫的正气,这种正气我认为在任何时代都是需要的,是非常宝贵的财富。第二是他的才华。在当代的知识阶层里面,在那么多方面有所成就的人,是很少见的。他是诗人,他对中国的古代文化很有研究,而且对曲艺很有造诣。

我很愿意来参加这个活动,更主要的理由是,我在考虑,我们的时代应该有怎样的思想文化学术环境?我虽然很多观点上跟晋如是不同的,比如书里面讲到白话文的反动性,但是我认为白话文是历史的大进步。同时他对新文化运动是坚决反对的,而我,我的整个学术生涯都在捍卫新文化运动的价值。2009年5月,新文化运动 90周年,我写了一篇两万字的文章,从九个方面阐述新文化运动的必然性、起源、内涵和历史作用,驳斥否定新文化运动的论调,指出新文化运动就在我们身边,直到社会转型成功,这个运动不可能中断。这篇文章已经在《社会科学战线》2010年第四期公开发表了。

不同的观点应该怎么处理,这是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我们长期习惯于思想统一,但这是绝对办不到的,那是对学术、思想、文化的摧残。回顾中国的历史,不讲远的,以民国来说,思想文化最辉煌的时期是新文化运动前后;也就是说,北洋政府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文化高峰。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一个文化高峰,主要因为,当时环境的主要方面是非常自由的,很多元,而且各流派之间是互相尊重的。比如说,讲文化保守主义,梁漱溟很有名,但他跟李大钊的关系很好,跟胡适他们的关系也很好,甚至有时会共同在一些宣言上签名。陈独秀、胡适是朋友,在同一个战线办《新青年》,后来两人在政治上分道扬镳。即使这样,胡适仍然大力推荐出版陈独秀的学术著作,这是很难得的。另外有一件很著名的事,章士钊是反对新文化运动的,但是当陈独秀遭审判的时候,站出来为陈独秀当辩护律师的,就是这个国学派鼎鼎有名的代表人物。

我们的前辈是那样尊重不同意见,这里每个知识分子都有责任思考,同时在自己的岗位上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营造一个环境,让各种各样不同观点能够兼容并包,形成宽容的环境。但是晋如先生在这本书里面说:“宽容的本质是乡愿”,我不同意这样的观点。

在广州讲这个话,我认为特别重要。国民党在广州建立的所谓革命根据地,特别是1923年以后,陈炯明失败了,他们在这里成立了一个政府,孙中山当上了大元帅。他做大元帅的时候,国民党做的是什么事呢?整个社会要党化,就是一元化。这个制度随着北伐军前进,影响越来越大,结果在湖南引发了著名的文化人叶德辉被杀事件。王国维之所以自杀,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叶德辉被北伐军镇压了。所以我认为,在这样一个地方,在这样的环境下提倡多元并存、学术自由、思想自由,会有更加重大的意义。

我相信大家都会同意,包括晋如也会同意这样一个观点:大家必须携手,共同营造最利于学术文化发展的环境。晋如憎恶专制;但可能没有注意到:“思想自由不仅要求解除法律的禁锢,而且要求不同思想并存……感觉或价值承赋并不能给一个人自由,给人以自由的是思想,理性的思想。”(艾伦·布鲁姆:《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第269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北京版)愚意以为,毋忘主要目标!对其他不同观点,多点理解、宽容和尊重。

———2010年11月9日在徐晋如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袁伟时

http://08charterbbs.blogspot.com/2011/05/blog-post_546.html

网页浏览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