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在中國日益盛行,加速低階零售店的沒落,不少購物中心已積極因應這種趨勢,推動承租店舖的結構調整,尤其加強餐飲等產業的店舖比重。
不動產經紀商仲量聯行(Jones Lang LaSalle)上周發布的報告指出,電子商務的崛起將加速低階零售購物中心的衰落,只有以娛樂、服務等體驗式消費為重點,並適時調整承租店舖組合與商場設計的購物中心,才能成為市場贏家。
仲量聯行大中華區零售地產部總監鄧汝舜指出,「即使是成熟的商場也將日益感受到壓力,迫使業主必須重新調整租戶組合,為消費者帶來更多餐飲、娛樂和服務的優質體驗。」
他說,上海的大型購物中心裡,餐飲業店舖占整體面積的比率原本都在25%左右,但目前已有些購物中心提高到40%左右。因為消費者現在外出,無論是逛街還是商務會談,餐飲都是必不可少的消費。服飾業原本在大型商場所占的面積最大,如今的比率則不斷萎縮,由原來的五成降至三、四成。
波士頓諮詢集團指出,2011年中國新增線上購物者6100萬人,到2020年,中國網購市場規模將突破1兆美元,高居全球首位。另據艾瑞諮詢公司估計,2012年服飾銷售已成為網購最大宗項目,營業額達人民幣3,188億,很多實體服飾店淪為網購者的試衣間。網絡銷售如今已占中國整體服裝銷售的15%,且比重持續上升。
仲量聯行的最新報告指出,簡單便捷的網購不會讓實體零售業完全消失,但某些零售業領域勢必喪失競爭力,風險最大的首推低價、無品牌的大眾服飾。這也意味典型的低端、散售型購物中心將最先面臨衝擊,大量租戶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遭到淘汰。
中國一、二線城市的郊區和三、四線城市的市中心,都有眾多這類分散型零售購物中心,但最近幾季日益因為客流減少、空置率偏高而深感困擾。
不過,電子商務崛起對中國低端零售業態衝擊雖然巨大,仲量聯行的研究人員指出,中國人一向有「逛街」為日常休閑的傳統,零售實體店仍有長期存在的基礎。購物中心的運營者可以綜合考慮主題、定位、市場推廣和技術等因素,採用一些商業策略來適應大環境,為消費者提供不同的購物體驗,而這種體驗是網上無法獲得的。
例如,仲量聯行建議區域性購物中心可以採取一些防禦性措施,包括減少網購通路中常見的品牌;增加電影院、KTV、健身館、沙龍、特色餐飲等體驗類設施,加強兒童樂園等主題化空間,並提供便捷的停車位等。
相关日志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