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6日星期六

要闻转载: 中国央行显露收紧货币政策的意向

墙外楼
网络热门话题追踪 
Manage your social media

Best social media tool for image publishing to Facebook and Twitter. Look amazing and delight your followers. Get 40% off when you sign up today.
From our sponsors
中国央行显露收紧货币政策的意向
Oct 26th 2013, 00:54, by 墙外仙

由于通货膨胀升温、房价飙升,加上资金重新流入国内,中国央行本周已经流露出将收紧货币政策的倾向。此外央行还有一项长期任务,就是要防止不断扩大的负债失控,以免对经济造成重大伤害。

中国政府计划令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转型,限制放贷符合这一目标。但是中国央行肯定会如履薄冰:如果动作太大,可能令今年早些时候就已遭遇过钱荒冲击的金融业承受更大压力。

支持央行立场变得更趋紧缩的理由有很多。中国9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上升了3.1%,虽然仍远低于官方设定的3.5%目标,但是已经触及今年以来的第二高水平。房价的上涨轨道更令人担忧不已,9月份平均房价同比上涨了8.2%,大城市的涨幅甚至更高。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简称:美联储)上个月决定维持目前的经济刺激政策不变,这引发资金再度涌入中国。随着资金流入国内,中国央行和其他中国金融机构上个月 买进了人民币1,264亿元(合207亿美元)的外币。

中国央行需要回笼金融系统中的资金,以免加大通胀压力。

中国经济正在复苏,这至少表明与今年早些时候相比,中国可以更好地抵抗收紧政策带来的影响:中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了7.8%,增幅超过了第二季度的7.5%。

鉴于经济已加速增长,中国央行本周从银行间市场回笼了人民币580亿元资金(合95.4亿美元)。7天逆回购利率本周五由一周前的3.49%升至4.79%,表明银行的融资成本增加。

交易员们表示,周五下午流动性状况再度放松,可能是因为央行进行了干预。中国央行可能非常小心,避免操作过度:央行6月份进行上一次的资金回笼操作时,脆弱的银行间市场的流动性差点枯竭。

一些经济学家察觉到央行还有更大的意图,他们表示为防止物价失控,央行可能在银行体系内外均停止放贷。

今年6月份,中国央行采取协调措施使借款人无法利用银行间市场为投机性"影子银行"活动融资。随着央行收回流动性支持,利率迅速飞涨。

在股市重挫,恐慌情绪开始主导市场后,央行重开流动性闸门,但央行的意图已经传达给市场了。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经济学家彭垦(Ken Peng)说,自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在3月份开始新的任期以来,他一直在尝试收紧政策,7月份至9月份期间的政策放松只是一个更长期努力中的一个停顿,这个努力旨在尝试抑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

中国的信贷一直在以一个惊人的速度增长。在流动性状况收紧之际,7月份社会融资总量降至人民币8,088亿元,为逾一年来首次低于人民币1万亿元。但8月份该数据迅速回升至人民币1.57万亿元,9月份为人民币1.4万亿元。社会融资总量是最广义的衡量新增信贷规模的官方数据。

据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称,截至2012年底,企业和家庭贷款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触及170%,高于2008年的117%。贷款余额的增速和总量同样令经济学家感到担忧。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并向着改革方向前进,一些经济学家相信信贷的爆炸式增长势头能够得到控制。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经济学家李炜说,我们知道银行体系存在杠杆问题,但目前的信贷增长速度没有过去那么快,中国央行显然希望放缓信贷增速,政策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但悲观人士指出,信贷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实体经济的增长一直需要依靠信贷增长来获得短暂的爆发式增长)。这令监管部门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惠誉(Fitch)的分析师朱夏莲(Charlene Chu)说,由于中国经济太过依赖信贷,难以以激进的方式来收紧政策,在不造成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大举抑制信贷增长是很难做到的。朱夏莲非常质疑中国控制信贷增长的能力。

中国央行可能希望抑制信贷增长,但中国经济不会很快摆脱对信贷的依赖。

相关日志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网页浏览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