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8日星期二

莱茵河畔仲秋时节读华章

    莱茵河畔仲秋时节读华章 

        920日中国城乡的中秋佳节刚刚过去。在莱茵河畔的科隆市,中德两国的文学工作者、艺术家聚首一堂,共同探讨文学艺术和社会人生的关系,文艺的自由和政治专制的关系。对话的题目是“迷失的声音:与中国的另类对话”(Ungehoert:
China im kritischen Dialog)。本次艺术节是由德国世界艺术学院和科隆文学屋共同举办的。

        中国著名网络亿万粉丝的偶像李承鹏与德国青年一代最受欢迎的博主罗特展开对话,探讨网络写作、审查制度、社交媒体的社会功能和对个人生活的触动。李承鹏认为,虽然现在中国当局全面收紧言论尺度,并搜捕一些网络言论人士,但是他仍然没有畏惧。
       

        旅德作家廖亦武先生指出,国际上有一种流行的论调,认为经济发展可以带动政治改革,让独裁走向民主。于是,曾因六四屠杀而制裁中共的西方各国争先恐后地跟 刽子手做生意。近年来中国成为经济巨人,可是在政治上依然是一具侏儒。中共当局掌控了军警、司法、新闻,利用一切资源环境土地财富为权贵服务。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一步步进行严厉的打压。

       德国艺术家胡斯梯雅克用德语朗诵了廖亦武小说中关于老厨师和川菜的对话描写,别开生面地从饮食文化的细节中揭发 出了社会人事的沧桑和环境的变迁。廖亦武认为面对中国经济发展、道德沦丧的社会现实,他使用了后现代主义垃圾拼图的方法来描写中国的现状。廖亦武在艺术节上还表演了器乐独奏。    

        921日下午,艺术节继续展开对话。旅德作家周�和成都作家冉云飞与前东德作家卡特琳・施密特从本身的角度探讨了“记忆文化”。东德女作家说,他的父亲婚前曾被共产党当局关押多年,可是父母从未向子女们提及。直到她高中毕业想申请到苏联去留学时,领导才告诉她,你的父亲有问题,不能去留学,她才恍然醒悟。当父亲哭诉坐牢经历时,忍不住失声痛哭。平日家人都回避痛苦的话题。两位来自中国的作家强调,回忆并说出痛苦的经历是百姓的权利,是构成历史的细节,只有拥有这些口述的史实,才能重构真实的信史。两位中国作家在国内不断地收集当时亲历者的口述和音像材料。他们认为专制政权要掩盖历史,让人民遗忘历史,而有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必须挖掘历史,记录历史,对抗遗忘。

        另一场对话的原定中方对话者是中国媒体作家戴晴女士。可是由于中国当局的阻挠,戴晴无法跨越海关飞来赴会;另行邀请的中国青年行为艺术家李心沫女士出席了 对话会议。德方的讲话人是女权主义畅销新书的作者克林葛勒。李心沫在幻灯中展示了她的艺术作品。一幅是看上去是由女性的经血涂绘的女性残图,面貌不清,浑身赤裸,肢体不全,形容枯槁,象征女性生活现状的本质。另一幅是一支黑星手枪直插女性阴道,象征着刚性冰冷的强权,从上到下压制着柔性湿软的弱者。还有一 幅是一片蓝藻污染的沟水中,掩映着一具被奸杀的青年女尸,象征着中国女性今天依然生活在备受压制的生存环境之中。她的讲话涉及到当今中国社会的许多话题, 二奶、计划生育、人口男女比例失调、性侵犯和潜规则,向德国听众解释了中国女权主义的现状。

        最后一场对话由三位中国作家出席。旅英作家马建,中国网路作家野夫和诗坛新星青年女诗人李承恩。德国艺术家朗诵了野夫的散文,野夫介绍了自己涉及国共两党历 史的家史,以及外祖母在文化凋零的文革时代用乡音向他传授文学的趣事。德国女艺术家格罗特用德语朗诵了李承恩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时代、环境和历史人物 (例如索尔仁尼琴)的思考。李承恩谈到了她对诗歌创作的认识:不是为了在官方刊物上的发表,而是一种心灵的表达。她蔑视潜规则,走出了自己迥异于传统的诗歌创作的新路。德国艺术家朗诵了马建的新作《肉之土》的尾声一节。故事中的历史镜头穿越时空,让血腥的六四屠杀和当今的野蛮拆迁,血肉横飞,墙倒屋塌,交织成一片模糊的景象……。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文学比历史更真实。

        中文笔会会长廖天琪主持了会议,出席对话活动的还有:全球支持中国和亚洲民主化论坛理事长费良勇,民阵副主席、全德学联主席彭小明,民主中国阵线秘书长潘永忠,德国欧华导报主编钱跃君,达赖喇嘛驻欧洲华人联络官洛桑尼玛、内蒙古人民党主席席海明,旅德新闻评论家长平,中国流亡诗人贝岭、民阵总部理事张健、德国台商会会长郭琛、中国民主党德国分部主席张思利等。德国之声电台对国内的来宾进行了现场采访。著名律师滕彪也在访欧途中赶来聆听中德文艺对话。还有一些留学生和在德国工作的中国同胞到会。讲话人和听众互动频繁,掌声热烈。


        (德国 彭小明)2013 9 2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

网页浏览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