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9日星期六

“博訊必須考慮在國內的記者、家人”

发布: 2011-3-18 17:02 | 发布者: 文子 |

大事件記者胡立/突尼西亞、埃及等中東國家的反政府浪潮撲向中國,在北京、上海等地掀起“中國茉莉花行動”,這次行動的原始傳播網站,正是位於美國的博訊新聞網。博訊網創辦人韋石在接受《大事件》專訪時表示,雖然博訊因為受到攻擊而暫時關閉,但不可能永遠關閉,等待時機復站後,將繼續堅持公民記者與專業編輯團隊做結合的路子。

新一輪行動轉移陣地

第3輪“中國茉莉花行動”未因博訊網暫停服務而中斷。新通告轉移至臉書(facebook)、推特(Twitter),以及其他博客網站上發佈,號召網友3月6日下午2時在包括北京、上海、廣州等38個中國城市舉行集會。

公告轉至其他平台發佈,對博訊來說或許能暫時鬆一口氣。“很多人認為茉莉花行動是博訊貼的稿,其後又受到國際間關注,繼續搞這件事,對提升博訊的名聲有幫助,相反的,不搞了,對博訊來說不是好事。但現在我們主要的問題是壓力,不只是攻擊的壓力,我們有記者在國內,他們還有家人,都是我們必須考慮的。”韋石說。

“中國茉莉花行動”展開後,據傳已有多名維權律師、活躍人士與網民遭中國當局以“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拘捕,幾名外國記者被毆打。韋石表示,幸而目前博訊在中國的記者都沒事,只有人因為與敏感人士在一起,被警察傳訊,沒有記者遇到上門施壓的情況。

韋石對《大事件》說,博訊不可能因為這件事而永遠關閉,“即使在遭受攻擊的期間,我們後頭也一直在更新,這樣等待網站好了以後,大家能看到新的內容,在這之前,我們也一直將重要訊息放在臨時網站上。”

韋石指出,以往博訊受攻擊,有時是發佈涉及到高官的消息,有時則原因不明,但都沒有這一次嚴重。雖然距第一次發表“中國茉莉花行動”文章已將近兩週,黑客仍試圖攻擊博訊。“根據以往的經驗,攻擊行動大概都持續2、3個星期。等攻擊過去了,博訊網站就會開放。”

公民記者模式在中國發揮效用

博訊網重新開放後,韋石仍會鼓勵公民記者分享所見所聞,如同博訊創辦的初衷。來自中國河北省的韋石,本科學電子,畢業於河北工業大學,後獲南開大學管理碩士。1996年,韋石進入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攻讀經濟學博士,期間改學計算機。2000年,博訊創辦之前,韋石擔任紐約長島IT公司的技術總監,底下有8名技術人員。

雖然沒有新聞背景,但對社會文化感興趣的韋石,對時事也相當關注。創辦博訊之前,韋石經常給網上雜誌寫文章,也創立“電子文摘週報”,持續一年多,以電子郵件的形式供人訂閱,將20篇左右的好文章集結起來,1星期發送1次,內容包羅萬象,並不偏重政治,此外,韋石也設立一個網站,將這些好文章放到上頭,“當時的定位就是做成大多數讀者都感興趣的內容,那時有5000多個訂戶。

辦報過程中,韋石結識志同道合的朋友,加上技術趨向成熟,因此開始寫程式、創辦博訊,之後,韋石任職的IT公司在高科技泡沫下受到重創,韋石決定放棄另外尋找高薪工作的機會,開始全心投入博訊。

“博訊創立初衷就是草根性、強調公民記者,歡迎大家分享所見所聞。”韋石認為,公民記者的模式這幾年在海外獲得良好發展,而這樣的模式在中國尤其有用,因為中國對記者能報導什麼、不能報導什麼,總是嚴加管制,因此專業記者外,還需要一批非專業記者追蹤事件。“他們能拍得許多專業記者拍不到的第一手圖片與錄像,即時報導某件事。”

http://www.mirrorbooks.com/news/html/10/n-25510.html

1 条评论:

  1. 集会地点可适当考虑增加当年的革命摇篮地

    回复删除

网页浏览总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