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18日发表文章,原题《中国网民:抢购盐是对公信力不信任》,文章摘编如下:
“你家买盐了么?”昨天一大早,这句话成了许多中国人相互打听和问候的话语。
尽管中国官方第一时间站出来辟谣,保证供应充足,但“食用碘盐可防辐射”以及“海水受污染将导致海盐不安全”的谣“盐”像是一阵风,从中国北部刮到南部,从浙江至重庆,甚至到拉萨等多地都发生市民跟风抢购食盐的情况。
对比处于灾区的日本人的从容应对,不少中国网民昨天批评扫购盐的同胞无知和盲从比地震海啸更可怕,指他们缺的不是碘盐,缺的是知识、素质和自我判断能力。
不过,更多的网民指出,抢盐的根源其实在于中国人缺乏安全感,以及对外部信息以及政府部门公信力的不信任。
面对危机或灾难而蜂拥抢购物资的一幕曾多次在中国上演。1988年物价闯关失败,掀起抢购风,有人囤积400斤盐。2003年Sars爆发时,不少人也忙着抢购板蓝根,抢购白醋,甚至抢购大米,一瓶2元的白醋,最高被商家哄抬至100元,而最终的结果是:板蓝根也好,白醋也好,都无法有效防御沙斯。
伦敦《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陈杰人认为,恐慌抢购表现了人们之间的互信不高,也表现在民众对政府的信心不足。他写道:“在一个文明国家,人们遇到类似食盐这种恐慌,可能会首先认真、理性、独立思考,然后听听专业人士、专业机构和政府监管部门的意见。但在中国,大家只迷信自己掌握的现在,而无法充分寄望于依赖于社会综合管理体系所形成的稳定预期。人们只相信实实在在抢购到的、摆放在家里的盐,而不是相信未来的安全和稳定。”
日本的一场地震,在中国人的内心发生如此之大的波澜,与一些抓住群众的恐慌心理,并利用微博、论坛、短信等形式快速传播制造更大的恐慌不无关系。
比如各地抢盐情况出街后,网上昨天流传一个消息:由于担心日本核泄漏造成的辐射伤害,浙江慈溪一男性市民昨日过量食用食盐“抗辐射”,被家人发现后送入医院,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据称这是此次日本大地震中本土以外的第一个遇难者。
真假消息混杂在一起,只会让思想不定的人更混乱,一些网民称人未死,精神都扭曲了。有网民感叹:“自然灾害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乱了,慌了,虚了。”
http://ed-china.stnn.cc/China/201103/t20110318_1528401.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